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7:53: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仁爱和谐、敬长知礼、奋发图强等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国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在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些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设立“孔子奖”“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4分)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的重视?(2分)
(2)材料二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2分)
(3)近代以来直至19世纪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亚洲各国,泽被世界。(4分)
观点: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礼,主张贵贱有序,以礼仪规范人们的言行;德,主张以德治民,注重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4分)
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其观点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必然遭到冷落。(2分)
(2)西汉。(2分)变化: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3)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4分。)
(4)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宗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的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它们思想的共同特点,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是李贽的观点,错误;B项是王夫之的观点,错误;C项是顾炎武的观点,错误;综上所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表述反映了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有(   )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                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和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二者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儒家主张藏富于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藏富于民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古代主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该思想家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概念,符合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特征;C是道家思想,故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