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7:33:24
1、判断题 图是一枚纪念币,下列选项与纪念币主题相符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纪念币是为了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C项正确;A指的是新中国成立;B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与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是做大了,但是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
---- 摘自《干部群众关心国家的25个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西方国家的政府特别是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了西方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对外债务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正是这一源源不断增加的海外利润,支撑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保持了这些国家近几十年的社会稳定。
----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饥饿的女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6分)
(3)材料三中的照片摄于1993年的非洲。照片中,一个饥饿的女孩奄奄一息,身后站立着凶猛的秃鹰,等待下一秒钟即可享用的猎物。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并举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障碍。(8分)
(2)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扩大了国际贸易;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6分)
(3)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会孕育更大规模世界经济动荡;会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会影响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举例:非洲的战乱不断;索马里海盗活动的猖獗;恐怖组织活动频仍告等。(2分)
本题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政治、生产技术、市场、交通通讯等方面解答;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解答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和对发达国家经济扩张产生的作用;第(3)问,从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对世界等方面解答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影响,可结合当前的非洲地区索马里海盗活动和非洲的战乱以及全球的恐怖活动举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的成立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直接表明了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
C.世界经济格局多样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两极格局的结束之所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B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C使原来对峙状态的国家经济交流加强
D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参考答案:秦汉。隋唐;元明清。
本题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及材料中出现的时间分析三次崛起的时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