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罗斯福新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5-22 07:32: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两党派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材料二: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报业大王赫斯特说“新政”就是苛政(RawDeal);不是榨取富人(SoaktheRich),而是榨取成功者(SoaktheSuccessful)。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另外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呈什么趋势?(2分)
(3)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4)你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5分)



3、判断题  ? 有人称苏俄新政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变化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圈地运动之初, 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为此,英国政府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后来在1601年,英国政府又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到183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二战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③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省第一劳力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力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英、日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8分)并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对英、日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11分)



5、判断题  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表明他十分关注
A.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B.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建立联邦储蓄银行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