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7:30:19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材料三?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摘编)
材料四?第5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12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16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63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标志着该国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2)材料二所示的政体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分析美国这一政体与材料一所述政体的主要相同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四比较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两国议会和国家元首权力的异同。(6分)
(4)材料四中宪法规定的国家政体与材料一规定的政体有何区别?(4分)
参考答案:(1)《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2分)
(2)总统共和制(或共和政体)。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原则。
相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都是代议制民主形式。(6分)
(3)相同:①两国议会都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②国家元首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帅。
不同:①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小,帝国国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虽受总统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②德国皇帝不需对议会负责,拥有绝对的行政权;法国国家元首要向会议负责,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6分)
(4)区别:①国王的权力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②德意志内阁对皇帝负责,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1889—1926年,上海增加了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近代化的交通工具,①②符合史实;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的出现表明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③正确;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生产汽车,④与史实不符,而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④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0·潍坊模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
——《世界通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97年,一场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由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甚至拉丁美洲各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冲击……这次危机持续时问长,蔓延地区广,给东南亚及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危机。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
——新华网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纪律回归”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努力: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2分)
影响: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3分)
(2)问题: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分)
原因:日本、西欧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3分)
(3)原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危机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2分)
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2分)
(4)理解:规范世界金融秩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
年代 |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 1894年 | ||||
项目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数量(万担) | 比例% | 价值(万两) |
内销 | 165.29 | 76.78 | 1414 | 171.48 | 44.32 | 1467 |
外销 | 50 | 23.22 | 769 | 215.44 | 55.68 | 3317 |
产量 | 215.2 | 100 | 2183 | 386.92 | 100 | 4784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94年与1838年相比,出口数量明显的增多,反映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世界市场的需要而生产。故选D。A项只是现象;B项体现不出;C项也是说的现象。
点评:工业革命后,西方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大为增加,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了列强的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材料中的中国的茶叶的出口量猛增就是能说明这一点。中国的原料供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材料阅读可以了解到,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移民持排斥态度。本题选C项,A、B、D材料并未交代,缺乏史实的依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