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7:24:33
1、选择题 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清代商业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关键信息”招集踹匠居住、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体现了雇佣关系的出现,因此选C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指出:“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②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③近代中国政府根本不支持民族工业
④“重农抑商”思想贯穿中国近代始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关键是“重庆”“伙计”,由此判断应为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抑。
规律技巧总结: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含义。实际上题干主要是考查刘鸿生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及原因。材料中提到“官僚资本”,因此主要是考查国内因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下面有关通讯事业发展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上海——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B.台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C.上海——中国开通第一部电话
D.南京——清政府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电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故答案为 C。A、B、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西周时期的手工业
点评:西周时期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官营手工业中的主要的部门在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业,直到春秋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主要的特征是青铜种类繁多,分工细,被称为百工。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