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时间:2019-05-22 07:11: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话题
人物
看法



2、综合题  (36分)人际关系·政党关系·国际关系
材料一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8分)
材料二

 

①1927年北伐战争示意图
②  1934—1936年红军长征路线图


③  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④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
(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14分)



3、选择题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黄宗羲
D.孙中山



4、综合题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1)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给以上两幅名画配上核心解说词。(要求:每幅名画的解说词不得少于两点,否则不能得分。)(4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2分)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展览三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材料中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的角度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5、选择题  孔子在鲁国看到季氏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忠恕之道
D.中庸思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