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明治维新》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22 07:10: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表,以下对该表所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
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表格,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来。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废藩置县与教育发展无直接联系;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女童入学率始终低于男童;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说法错误,赔款是1895年赔付,而义务教育则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不断提高。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历史图表是材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除了具备材料解析题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材料新、情景新、信息量大、可考查问题和角度多的特点。它能深入考查学生的阅读、思维、文字表达、逻辑论证和创造性认识等多方面能力。图表题一般由图表和设问两部分组成。一般解答时要做到:1.?审设问:首先,围绕图表审读设问,只有把图表内容与设问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目的的解答所设问题;其次,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时间、范围、程度和本质。2.?找信息:解答这类选择题一定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的要求,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图表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面临严重危机。人们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不断进行斗争。……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南渊请安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公元645年日本进行了一场名为大化改新的变革运动,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礼仪等,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大化改新后日本“遣唐使”陆续又成行十余次,每次都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日本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各级学校教授儒学。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围棋、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陷入严重的危机。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下级武士公然违反武家法规,日益强大的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的权威,美国舰队武力叩关,日本被迫开国。……1871年11月,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大使的48人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他们先后访问了12个国家,认真考察了各国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经济、文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1868年至1889年,明治政府推行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君主立宪”等一系列改革,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大化改新给日本文化带来哪些影响?(2分,答对2点即得满分)
(2)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有何共同之处?(8分)
(3)日本两次改革学习的对象分别是谁?日本选择它们为学习对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1)受儒家文明的影响;丰富日本文化艺术水平;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2分)
(2)都是在国内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进行改革;都向当时先进的国家学习;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改革;改革后都完成社会转型,促进日本迅速发展。(8分)
(3)对象是中国的唐朝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原因:它们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经济发达,制度先进,文化繁荣。(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29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温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中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视基础教育(或: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或: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
(2)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儒家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1)“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地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3)“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到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新掌握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本题解析:三种解释都有合理性,改革是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革命是指确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政府,革命和改革的区别在于是否采用了暴力形式;中兴是指维新前后的社会变化状况。解释任何一种观点都要主义结合史实充分说明。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东欧国家
A.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被纳入了苏联的战略轨道
C.开始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