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2 07:07: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西方是赢家,第三世界是输家”和所学可知①③符合题意。因此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且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一面,所以排除②。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方法和措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情出发加快民主化改革。而不是全面实行西方化。因此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司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B不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通过; D不对,
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促进,改善中国教育的不均匀现象。于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并且施行。。C符合题意。
点评:随着全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完全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型人才和劳动者成为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政府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这对开创普及教育之路和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以及后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表格,从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例的比较

A.我国已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转变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刚刚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5分)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与华约;西德与东德等(3分)
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分)
(2)不同意。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激励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冷战”。 (3分)
(3)特点:在总体缓和的趋势中存在着动荡的因素。(2分)
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霸权主义和恐怖括动的威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4分)


本题解析:第(1)小问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说明美苏争霸在欧洲实行“冷战”,在亚洲则实行“热战”,结合教材知识史实说明即可。第(2)小问从材料二中可知作者的观点:冷战产生的根源在于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原因是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激励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冷战”,故材料观点不正确。第(3)小问中的第一问从材料三中图片可知当今世界的特点是在总体缓和的趋势中存在着动荡的因素;第二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即可。
点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关于美苏争霸期间的多极化趋势,高考主要考查其表现,主要包括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的法席位等。(2)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高考试题一方面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另一方面重视考查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础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世界主要政治力量无不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高考试题重视对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武帝时期创办的太学意义在于?(?)
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②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④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②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④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以上都属于汉武帝时期创办的太学意义。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如何看待汉武帝独尊儒术
1.使儒家取得了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为汉武帝加强政治统治,建立大一统政权提供了思想工具,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3.但也抑制了其它各种思想学说的正常发展,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