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6:50: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国古代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其中“四更”与时钟的对应是
A.21点—23点
B.23点—1点
C.1点—3点
D.3点—5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98年,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的制度是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的制度。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6分)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6分)
材料二?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物。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外还大兴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
(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2分)
材料三?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滇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1)特点:西学东渐,尊重科学;注重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封建帝王,能做到如此,体现了开明和进步的一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6分)。
(2)这些措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开化和进步(2分)。
(3)《滇平》:平定三藩之乱,《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收复台湾,《瀚海》:平定葛尔丹(3分)。认识:康熙帝在位收复台湾,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篇幅较长,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一、康熙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二、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三、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由此可以总结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康熙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态度。对康熙一定要放到其特定的时代中进行评价,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的这一做法是难能可贵的,是进步的。
(2)首先要概括出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即强化思想统治,大兴文字狱。其次对该措施进行评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评价。
(3)根据诗名《滇平》及“洱海昆池”,可以判断为平定三藩;根据《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的“海上”,可判断为收复台湾;根据《瀚海》“四月天山路”、“辛苦事亲征”可以判断为平定葛尔丹。第二小问注意题目要求从中华民族发展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总结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资产阶级及其政府都情不自禁地叫道:“这真是天皇神助,起死回生的妙药,是一股神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
A.战争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创造了良机
B.日本得以出兵朝鲜
C.战争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战争使美国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发生于现代中国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双百”方针提出 ②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③“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双百"方针是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解冻"、国内文学状况不甚理想的前提下由毛泽东所提出来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便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