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现代科学技术》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2 06:39: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6世纪,英国思想家莫尔为人类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Utopia”(乌托邦),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正推动我们实现一个“E——topia”(E——托邦)。“E——topia”是指

[? ]


A.蒸汽时代
B.空想社会主义社会
C.信息时代  
D.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说,历史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是夏娃的苹果,一个是牛顿的苹果,还有一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以乔布斯的“苹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影响了世界的哪些方面

①经济生活?
②社会生产?
③教育与学习方式?
④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国际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警
①网络成瘾 ②网络犯罪 ③健康上网 ④网络受骗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材料是从哪些角度说明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他们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调查显示,在造成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中,有80%是发达国家在最近二百年的发展中排放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在最近二百年的发展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结合上述材料,请就如何发挥科技的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经济建设(生产力、社会生产)、社会精神生活。
(2)主要观点: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侧重点: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3)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确立主导地位,蒸汽机、内燃机等新动力的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的广泛使用。
(4)看法: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但同时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用科技造福人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