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6:38:04
1、判断题 (10分)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2分)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2分)
2、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①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鸦片战争后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化到独立后的现代发展轨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12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宜,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摘自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哪一派别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4分)
(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试举两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2分)
4、判断题 在观看日本书法作品《乐志论屏风》时,参观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以下说法中,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甲:这幅书法作品应该是日本最早的。
乙:从书法笔墨来看,日本书法深受中国
文化影响。
丙:据我所知,日本书法是独自发展起来
的。
丁:这是19世纪的作品,我想日本书法应
是明末遗民传过去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判断题 (12分)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少到不能再少,根本谈不上国际地位。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摆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地图,鼓舞并支持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通过有步骤地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控制权,中国人、中国这个国家就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国际地位就确定了。这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所有志士仁人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政府所没有做到的”。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还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仍然不在强权面前低头,终于把美国逼到谈判桌前。一个落后的国家与世界强权国家相抗衡,全世界都另眼相看。这在近代旧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积极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赢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材
材料三?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的议案表决一览表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意义?(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