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6:26:26
1、判断题 2011年9月美国首位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访问中国,谈到中美贸易不平衡时说:“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中国组装,中国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这说明,全球化(?)
A.手机企业的利润在下降
B.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
C.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
D.缺乏公正性难以为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新情景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材料主要阐述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IPhone在组建过程中获利很少。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现今全球化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建立,发达国家占据着优势,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C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朝战略思想家李筌在《太白阴经》中指出:“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用智者,可以强于内而富于外;用力者,可以富于内而强于外。”以下思想与实践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B.“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教育战线上“扫四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于材料强调以智强国,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教育的重视,必须发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强国之梦。B项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3分)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
(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1)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4分)
(2)由敌对到缓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分)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热等。(例举两点给4分)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10分)
本题解析:
(1)问依据材料中文字分析时代背景,从材料中“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说明美国对中国持敌视态度,从而说明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别。针对美苏两大阵营的存在,中国在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由材料一中“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到材料二中的“破冰之旅”,可见美国对中国态度由敌对到缓和。转变的原因敌对到缓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分)
问由材料一中美国对中国明显敌对到材料二中的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可见美国对中国态度由敌对到缓和。转变的原因美要从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各自内部去分析原因,同时要知道外交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3)问实际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本题学生容易回答成,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所以要注意结合材料和联系所学知识来回答,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下,日本与中国邦交正常化,此后出现与中国建交等热潮等。
(4)问一定要结合材料中图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前两幅图反映的中国担当起大国责任,第三幅图反映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第四幅图说明中国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外交地位的决定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先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先一次。评先主要由美国斯·柏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共同完成。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于2007年7月4日揭晓,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
――2007年7月5日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当今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4分)
(3)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是怎样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的?(4分)
参考答案:(1)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1866年,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①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地位;②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整体运算速度大幅提高。
(3)①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②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在美国产生,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③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发展,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问换个角度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电力广泛应用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根据所学可知科学发现为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为1866年,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以及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第二问可从材料中强调的两个重点进行总结:从美国的大学和实验室评价、前十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可以得出: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地位。从运算速度对比可以看出: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整体运算速度大幅提高。
第三问一定要注意其过程性,因此要结合史实说明。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不断变化,相关史实及对美国信息化的影响即可:①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②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在美国产生,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③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生活。”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由尼克松发表言论的时间可以推断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大家庭”应指联合国。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宣告新中国真正融入了国际大家庭,不再“愤怒地孤立状态生活” 。故选C。AB项发生在1972年,也无法体现出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情况;D项在1978年后。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