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9-05-22 06:19: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许多企业被迫迁到内地,材料中重庆地区工厂数量大为增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题选C项。A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间上与本题不符;B项“民族工业的繁荣”与抗战期间的民族企业的现状完全不符;D项国共内战开始于1946年与本题也不符。
点评: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沿海的内迁,也加强了各个地区阶层的相互的了解,促进了抗战的胜利。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的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直接源于”就是感觉到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其实也只有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会让人们产生这个“直觉”,所以本题答案是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其他的几个选项均不会让人们有这个感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说明慧能的观点是“主观唯心论”,这与王阳明心学家的观点“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相似。A与题干不符;BC属于程朱理学家,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反抗三座大山压迫的斗争有(?)
①济南惨案后,上海总商会拒绝买卖日货
②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③宋子文控制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④民族资产阶级抗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程朱理学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思想,强调理是万物本源,在人类社会中理表现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理学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故选C。
点评: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