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6:16:13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地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来的辫子珍藏起来。
【材料三】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清末(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3、选择题 经过十多年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B.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C.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D.浦东地区生产总值占上海全市的50%以上
4、判断题 1931年7月6日上海《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征求如意郎君》的征婚启事:“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风姿潇洒,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服饰洁朴;五、对于女子的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七、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八、有创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这些内容说明当时
①出现男女平等的思潮?②女性勇于公布自己的折偶标准?
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到了挑战?④婚姻习俗已得到彻底变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判断题 “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①西装 ②穿衣镜 ③面包 ④四合院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