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6:15: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王夫之坚持“理依于气”的气本论,驳斥了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他强调 “气”是阴阳变化的实体,理乃是变化过程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理是气之理,理外没有虚托孤立的理。从而批判了从周敦颐到朱熹所坚持的气外求理的唯心主义理论。王夫之结合对“统心、性、天于理”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强调指出:“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明确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气本论。也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魏晋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中有关宗教的基本史实,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在西汉,容易错误选择C,魏晋时期是中国佛教得到迅速传播。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礼治为先
C.立法并重
D.仁政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好礼、好义、好信,结合所学能判断出这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的精华所以本题选D,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仁政。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理学体系建立于何时(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材料“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强调理是万物本源,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百姓对君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仍然强调百姓,故D项正确。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