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2 06:07: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国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8分)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2分)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4分)


参考答案:(1)特点:①人民主权、保护人民利益;②自治与共和相结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③通过宪法有明确的权力划分;④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与内部分权制衡相结合。(8分)
(2)基本看法:中国古代并非君主黑暗专制。(2分)
论证:①皇权受到传统客观规定限制;②皇权长期受到相权制衡;③完整、有机的政治结构起着宪法和国会的作用;④说古代专制是近代拿西方政论简单套用中国历史的结果。(4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可知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 可知体现了人民主权、保护人民利益;“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可知体现了宪法的作用;“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可知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2)根据题干“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国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可知作者并不是否定古代政治,相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良好观感,认为中国传统政治非但不是君主专制,实为“一种自适国情之民主政治”。再根据题干“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可知皇权受到传统客观规定限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可知强调完整、有机的政治结构;“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可知皇权受到相权制衡。
点评:历史材料题1、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坚持"论从史出"。
即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同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得出结论。特别是对观点错误的材料,更要注意辩别,认识和批判,注意分析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
3、论点明确,简明扼要。
材料解析题每问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即令是深入分析也不必像答问题那样展开论述,详加说明。另外,答案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如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写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总之,要解答好材料解析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成绩。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
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民公社是从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的结果是在1958后开始的,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废除,所以存在了20多年。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冷战“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6分)
(2)根据材料二,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结合所学说明理由。(4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建立北约组织,进行军事对抗。(2分)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2分)亚洲热战: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2分)
(2)美国对西欧、日本的控制力衰退,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发展。(2分)
原因:西欧通过联合发展经济实力恢复、壮大;日本经济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4分)
两极格局下,多极政治力量发展,多极化趋势兴起。(2分)
(3)4——3分: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1分:观点明确,史实描述欠缺。
0分:史实错误。


本题解析:
(1)考查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是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正是这一体现,解答列举相关史实一定要是欧洲与亚洲两个地区的。欧洲有冷战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各种表现,亚洲出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材料反映出美国对西欧、日本的控制力衰退,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发展。政治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应从经济关系的变化分析,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多极化趋势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3)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美国实力的衰落与不得不加强多边合作,说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此问为开放型试题,同意则需从世界多极化趋势角度分析;如果不同意,则须从美国拥有的综合实力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8分)

国家
? 175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13年
?西方
? 18.2
? 31.1
? 53.7
? 68.8
? 81.6
?中国
? 32.8
? 29.8
? 19.7
? 12.5
? 3.6
?其他
? 49
? 39.1
? 26.6
? 19.7
? 14.8
各文明或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百分比,世界总量=100%)(7分)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81页.《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试分析1750年中国的制造业同欧洲相比较为什么处于优势地位?(4分)
(2)西方在19世纪下半叶为什么在制造业中能够取得优势地位?这种地位的取得对国际时局造成了那些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当时中国人口众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而欧洲尚未进行工业革命。(2)欧洲不少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西方取得了优势地位,加紧了对其他地区的侵略扩张活动,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本题解析:(1)可以从中国、欧洲两方面考虑。中国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着眼。
(2)由19世纪下半叶可知,欧洲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急剧发展,工业能力迅猛增强。各国为了取得商品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等积极对外扩展,进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世界联系大为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2年,欧洲人迎来了“欧元时代”,3亿多欧洲人开始用上新货币欧元(EURO)。这里“欧洲人”的范畴是指? (? )
A.欧洲联盟
B.欧洲各国人民
C.欧洲共同体
D.西欧各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欧元的适用范围是欧盟成员国。但注意不是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使用欧元,比方英国就依然使用英镑。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