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3-16 09:25: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与欧盟结构特点类似的是
A.1787年之前的美利坚合众国
B.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
C.1922年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主义共和国联盟
D.1992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是一个由27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组成的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类似一个松散的邦联;BCD三项是联邦制。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下列对这种建筑设计风格最为合理的解读是:

A.这是明清时期工匠的率性而为。
B.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一种对称美。
C.这体现着皇权至上。
D.这是礼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 历史问题的能力。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短暂的,没有恒久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同学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49年9月制定的作为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出明确的规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法,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校高三文科班王同学为了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反映了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绘制了四幅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  )

皇?帝
?
皇?帝
?
皇?帝
?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枢密使
参知政事
三司使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枢密院
中书省
宣政院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