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历史与历史的重现》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03-16 09:19: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材料三 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六经都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禹的“盛德大业”,都 是孔子所录。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四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材料五 “彻底批判孔老二的‘克己复礼’,把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到底!”

——姚文元


材料六 “……世界都说中国话,孔夫子越来越国际化…”。

——2010年国际歌舞晚会歌词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二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招牌进行维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评价吴虞先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姚文元批林批孔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今社会为什么“孔夫子越来越国际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普及于平民(有教无类);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不同: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4)吴虞提出的“打倒孔家店”口号针对北洋军阀政府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是积极的,但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有消极作用。
(5)姚文元批林批孔的目的是批倒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即批周总理是现代的“大儒”)。
(6)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国的古老文明、传统文化受世界人民的尊敬和需要。
(7)历史人物要放在历史活动中鉴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下图,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别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2500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铸、凿各种刀具,从而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论郭沫若三十年的学术争鸣》

墨子
请完成:
(1)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中信息所体现出的历史现象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将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段历史的评价,甲乙两组进行讨论,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的材料是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
(2)铁制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3)第一,都是社会巨变时期;第二,社会阶级构成都很复杂,新旧阶级在历史舞台上都很活跃;第三,思想都很活跃,各种流派交相辉映。
(4)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得以发展,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在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 ]
A、毛公鼎铭文
B、皇帝诏书
C、《史记》
D、毛泽东亲笔书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为了克服国内危机,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D.在2008年总统选举活动中,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的《史学原论》(1897年出版)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指碑碣及其上面的文字),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