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9:11:47
1、判断题 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该文章表明经济全球化
①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②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③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④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 ]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华网2010年4月报道,我国三个地区正在争夺唐代诗人李白故里的称号并进行了相应宣传开发.同时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也加入争夺行列并和中国相关城市草签了一系列文化和经济合作意向。两国四地争夺李白故里的根本性因素是
A.李白的文学成就
B.唐诗的魅力
C.历史文化的经济价值
D.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李白的文化价值的研究,在题目要求的是根本因素,所以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所以C项正确,BDA不是根本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有一烟草公司生产的香烟名为“红金龙”,其外包装烟盒上有一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厄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唯诸君实图利之。此广告语反映了(?)
①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市场开拓意识
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④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抑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厄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唯诸君实图利之。”体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市场开拓意识、实业救国思想,①②④表述正确,③无从体现。
点评:实业救国”思潮
(1)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2)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3)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4)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5分)
时?间 | 尼 克 松 访 华 行 程 |
1972月2月17日 | 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乘“空军一号”离开白宫,先到夏威夷停留数日。 |
1972年2月21日 | 11:30到达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总理握手,被尼克松本人称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之后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毛泽东。当晚周恩来总理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
1972年2月23日 | 与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会谈。握手之后,尼克松帮助周恩来脱掉呢子大衣,这个镜头轰动一时。 |
1972年2月24—26日 | 尼克松及夫人等一行人登上长城,游览故宫;随后尼克松一行乘坐中国政府安排的专机前往杭州。 |
1972年2月28日 | 尼克松和周恩来一同飞往上海,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上午10时离开上海回国;中美政府正式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参考答案:题目:《中美关系的改善》或《合则两利》或《破冰之旅》题目合理(2分)
论述:尼克松亲自来到中国,向中国领导人亲切会谈,帮助周总理脱大衣表明美国需要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以接驳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周总理和毛主席亲自迎接和会见表明中国也需要和美国改善关系,以摆脱中苏关系恶化导致的不利局面,中国需要和美国合作共同遏制苏联。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公布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向了联合。(6分)
本题解析:第一步自拟题目时要注意全面反映表格材料中体现的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如《中美关系的改善》或《合则两利》或《破冰之旅》;第二步结合相关材料进行论述,注意论述时条例清楚,语言简练,逻辑性强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如下:唐代为51人,宋代为267人,明代为36000人。其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