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3-16 08:35: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2、判断题  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判断题  (15分)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智,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代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前提。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动。……“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的解放,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詹子庆《先秦史》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公家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德先生将西洋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世界”的事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的这篇文章引发的大讨论实质是什么?并谈谈报纸的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3分)



4、判断题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副团长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这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的笑声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判断题  右图是一张1983年台湾地区为纪念利玛窦来华400周年发行的邮票。从图中可见利玛窦来华后已改为中国式打扮,其真正的目的是_____。

A.熟悉东方礼仪文化以便传网西方
B.接近中国士大夫便于传教活动
C.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D.利玛窦仰慕中国儒家文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