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8:28:33
1、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引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学时《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引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的观点。(6分)
(3)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分)
2、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分)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2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
3、判断题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18日,美股周一低收,延续了前两周的下跌趋势,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过去五个交易日里有四个下跌,花旗准备裁员5万人,日本成为另一个陷入衰退的国家,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程度感到不安,这一现象表明
[? ]
4、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据美国《市场观察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在横滨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重申美日同盟关系,并称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还称赞双方关系是 “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
——腾讯新闻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到 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原因。(4分)
(2)据材料四,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5、判断题 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A.对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媚外倾向的批评
B.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痛恨
C.对统治阶级攀比浮华的风气的鄙视
D.对传统士大夫空谈误国的反思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