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3-16 07:57: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3分)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8分)



2、选择题  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3、选择题  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A.道家的“无为”
B.儒家的“仁”
C.佛教的禅宗
D.“天人感应”学说



4、选择题  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
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
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5、综合题  (15分)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分)
(2)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