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7:16:38
1、选择题 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格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精神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提倡大丈夫气节”、“匹夫不可夺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相关内容。比较、分析选项可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本质上从属于儒学,是儒学的新发展。综上,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
②政治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材料一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浙江新式实学书院最早出现在宁波。光绪五年(1879 年),知府宗源瀚在月湖竹洲创建辨志书院,……分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垒,各设垒长,创甬上开设舆地、算学等新学科先导。——唐晓明《晚清浙江书院教育的变革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图1,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时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经济、思想、科技条件。
(2)根据材料一图2,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书院与近代书院在学习内容上的差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波能在浙江率先创办新式书院的文化因素。
参考答案:
(1)宋代和明代。思想条件——理学的发展(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形成;经济条件——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科技因素——活字印刷的发明(宋代泥活字、明代铜活字)。
(2)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
(3)差异:古代书院-儒家道德规范。(写到儒家学说、宋明理学等也可)
近代书院-传统儒家思想与近代新式学科相结合。
原因:宁波在明清时期受到经世致用的浙东文化的影响较深。宁波在近代是第一批通商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本题解析:第一问前一题从图中可以得出是宋代和明代,后一题结合教材分析其经济、思想和科技特点可以得出结论。第二问表格的要点是民办书院和官办书院的比例,故得出结论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原因可从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来分析。第三问前一题重在材料分析,后一题从教材内容中得知宁波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浙东学派的发源地之一。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汉代“独尊儒术”和秦代“焚书禁学”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汉代重在“尊”,秦代重在“禁”,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都是
A.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
B.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
D.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使春秋战国时期生动活跃的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汉武帝时期虽然实行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不是所有的除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消亡了,而是不再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了正统思想,所以C项是汉代文化局面。其实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所以D项说法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选A。
考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顾炎武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