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明治维新》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五)

时间:2019-03-16 07:14: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图所示,1868年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
主要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历史上的大政奉还事件,其主要作用是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B项正确,C没有涉及国家的统一问题D君主立宪的确立是在1889年A项是明治维新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战之后,日本的《和平宪法》等再次确认了私有财产权利与公司的产权地位。在法制的护航下,日本公司通过兼容并蓄式的学习借鉴,开创了本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日本公司之中,尽管有着较为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但是个人利益仍然被视为集体利益的附属品,当两者发生冲突之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在日本公司中,员工的忠诚与否以及忠诚程度是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同时,日本公司也实行或明或暗的终身雇用制度,宁降薪,不裁员……在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企业家的推动下,日本在学习欧美国家公司制度的同时,也将认真与勤奋深刻地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将“认真”的思维习惯带入到公司管理当中,由此催生出了质量管理的“日本模式”。
——山西教育出版社:《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实现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途径,(3分)并分析日本企业的主要特征。(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6分)日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启示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5分)(1)主要途径: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在政府帮助下迅速形成了大垄断财团。(3分)
主要特征:在近代化过程中,日本垄断财团与政权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3分)
(2)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①集体主义精神。②员工对公司的终身忠诚,公司对员工的终身雇用。③认真与勤奋。(答出2点即可得6分)
最大启示:①企业发展要“以人为本”。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同技术一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③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同有形的技术硬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答出2点即可得3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得知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在政府帮助下迅速形成了大垄断财团。明显特征是垄断财团与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2)根据材料“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员工的忠诚与否以及忠诚程度是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实行或明或暗的终身雇用制度,宁降薪,不裁员。学习欧美国家公司制度的同时,也将认真与勤奋深刻地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将“认真”的思维习惯带入到公司管理”。得知,日本的企业文化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忠诚度,对职员终身雇佣,要求职员认真与勤奋。日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启示方面也要围绕日本的优秀企业文化来谈,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忠诚度,要求职员认真与勤奋。企业发展要“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同技术一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同有形的技术硬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1年底,日本派出了岩仓为首的代表团出访欧美,进行实地考察……重点研究各国宪法的木户孝永认为,日本人民知识水平低,制订宪法要靠君主英断,他看到德国情况后,认为“现在罕有与普鲁士新政相比者”“尤当取者,应以普鲁士为第一”。他还十分注意德国皇室贵族的地位和待遇问题,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渐进主义”。于是日本决定效法德国,建立普鲁士式的立宪政体。同时,对德国自身在工业化过程中向英法等国学习的经验,如政府的干预与大公司的作用等,日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决心效仿。后来日本政府在采矿、炼钢和造船等领域建立起一些大型企业,当这些企业建成后,通常又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结果,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迅速地掌控了国家重要生产领域里的大部分生产。
材料二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近代化的模式,从性质角度分,一般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从动因角度分,大体可分为原发性内生型现代化(简称原发型)和传导性外发型近代化(简称传导型,又称赶超型)两种模式。每一个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时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或策略,所以近代化也是“本土化”的过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在向西方学习、推进近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显著特点?(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不得照抄原文。)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从动因角度来看,你认为日本的近代化应该属于什么模式?在这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①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②经济上: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大企业与政权相结合的局面)。影响:经济快速发展,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2)传导性外发型。力量:国家政权(政治精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
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
B.法官由选举产生
C.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D.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此时日本是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天皇成为国家统治的象征和“虚君”,答案选D,A B C三项内容规定早于19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生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
请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表明日本对西洋文明的主张是什么?(2分)明治维新中体现了这种主张的措施是什么?(2分)
(2) 材料二反映了明治维新改革的哪些内容?(6分)
(3) 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中国出现的资产阶级变法运动是什么?(2分)
(4) 日本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时期、明治维新后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7分)


参考答案:①主张学习、引进西方文明;(2分)文明开化(2分)。
②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分)
经济上,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2分)
社会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2分)
③戊戌变法(2分)
④(7分)
明治维新前:闭关锁国;
明治维新时期: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
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