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3-16 07:13: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家黄遵宪(1848~1905年)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大特点,即好以古诗咏新物,中西合璧,时人曾经评价说这是诗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描写的是
[? ]
A.火车
B.飞机
C.汽车
D.电话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讹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称:“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所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建设。
材料四 据袁昶估计,庚子(1901年)前后,仅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五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它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微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铁路的奥秘时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把铁路修筑权抓在手里。”
——上述材料均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五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兴建铁路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4、判断题  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牡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下图,回答:这是哪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茨的三轮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题回答: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列从图中提炼到的历史信息中,合理的有
①它是中国最早的“金融股”②它反映了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③它反映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④它说明清政府已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