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北魏孝文帝改革》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9-03-15 21:41: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赂,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魏书·高祖纪二》
材料二 丁卯,诏日:“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三载一考,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
其任。”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受禄者无不局(恐慌害怕),赂殆绝。然吏民犯他罪者,魏主率宽之,疑罪奏谳(审核)多减死徙边,岁以千计。都下决大辟(判处死刑),岁不过五六人;州镇亦简。
——《魏书·刑罚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北魏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北魏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问题: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原因:北魏时官吏无俸禄,导致官吏贪污盛行,任意搜刮百姓。
(2)措施:制定俸禄制(班禄制),严厉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任期考核制度。作用:使吏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政局安定,农民安心生产,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以后的改革创造了有利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中正确的是
[? ]
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发展
B、政府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制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不断交往的过程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D.中原先进文化向边疆扩展的过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因为各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落后与汉族政权,所以在融合过程中其实就是自身封建化的过程。A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不断交往的过程是含义;B项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是在社会生化方面的表现;D项中原先进文化向边疆扩展的过程也是表现而非实质,故此题选C项
考点: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
点评:对于民族融合这一考点,除知道其实质外,民族融合的方式也是常考点,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④各族间的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融合。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
①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②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阶级建议?③为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④北魏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是孝文帝改革的前提,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成为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民族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改革成为必然的选择。①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②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阶级建议③为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④北魏统治面临全面危机都符合史实,故应选D项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可以分为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统治者要挽救统治危机被迫改革;可能性: 北魏统一北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北魏初期的汉化措施;冯太后掌握实权推行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能抑制“富强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