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0:53:42
1、判断题 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B.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C.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D.实现了美国对全球的政治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影响,其中ABC正确,在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美国并没有实现对全球的政治统治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面对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美国政府将
[?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 )
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国际环境影响
D.灰心绝望情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玫瑰花”应该要精心地培育才能艳丽多姿,而题干中说“它就会枯萎”,正是说明了胡佛没有对其精心培育,再联想胡佛在危机爆发后一直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国别 | 农业 | 制造业 | 第三产业 |
联邦德国 | 3% | 48% | 49% |
美国 | 2% | 36% |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凯恩斯主义:
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不同: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供给学派? 求? 扩大供应而不是消费需求 减税 |
凯恩斯主义:
1、主要内容: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2、评价:
(1)积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
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战后联邦德国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局势比较稳定;?
③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⑤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2、外部原因:?
①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②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外部原因:?
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我国可以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1、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政府注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节和指导;?
3、注意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和正常秩序;?
4、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
5、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6、注意学习和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等。
“新经济”的“新”:
1、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美国的“新经济”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社会财富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2、“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3、“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第三产业的兴起:
1、主要原因:
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消费需求多样化。
2、主要表现:
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部门;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3、主要作用: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美国的新经济:?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背景: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成功?
3、具体措施:?
①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
②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③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4、成就:?
①经济持续以4%左右的速度增长?
②巨额财政赤字消失?
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在逐年走低?
5、局限性:?
克林顿政府的确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因此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美国“新经济”:
战后西方国家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暂时摆脱了三十年代那种严重的大萧条局面,但由于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和对社会需求进行管理的政策,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又出现新的危机,即“滞胀”(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由此走向没落。八十年代里根政府利用供应学派理论,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结构性财政政策,美国逐步从“滞胀”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然而,好景不长,1987年10月19日,美国迎来其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遭到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危机迫使里根政府在第二任期内调整经济政策,转而用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开支等手段来缓解危机,实际上又重拾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的主张。
老布什上任后基本延续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然而由于其任期内发动了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因此经济调整后的效果并未显现出来。1992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实施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借助以往历届政府的产业调整和新“知识经济”出现的优势,美国经济真正步入稳定发展时期,这就是美国“新经济”。
人民资本主义:
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所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经营者革命:
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所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认识: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是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经营者革命: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题ID | 试题题文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
①背景相同?②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③都打过社会主义的招牌?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