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3-15 20:48: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亚历山大·温特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对美苏关系‘实质’深刻的、概念上的重新评估……在这种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苏联能够单方面地迅速结束‘冷战’这个似乎已经固化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

[? ]


A.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B.使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C.直接导致了“冷战”的结束
D.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二战”后,苏联建设中出现大量问题的根源在于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C.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D.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赫鲁晓夫为加大粮食出口,在苏联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②为种玉米而进行的大规模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地方变得寸草不生 
③“玉米运动”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④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没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而失败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全盘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
D.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
A.改变斯大林模式僵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B.改变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困境
C.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D.全方位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是在美苏争霸这个大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把军事工业、军备竞赛放在战略高度层次上发展是其特点,所以他改革的重点是工业,但这使苏联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发展,实际上,这次政策的调整深化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所以A、D都不对。根据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大环境,排除B,答案为C。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站在国际和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正确判断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出发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