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0:48:02
1、判断题 亚历山大·温特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对美苏关系‘实质’深刻的、概念上的重新评估……在这种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苏联能够单方面地迅速结束‘冷战’这个似乎已经固化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二战”后,苏联建设中出现大量问题的根源在于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C.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D.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赫鲁晓夫为加大粮食出口,在苏联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②为种玉米而进行的大规模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地方变得寸草不生
③“玉米运动”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④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没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而失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全盘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
D.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
A.改变斯大林模式僵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B.改变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困境
C.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D.全方位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是在美苏争霸这个大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把军事工业、军备竞赛放在战略高度层次上发展是其特点,所以他改革的重点是工业,但这使苏联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发展,实际上,这次政策的调整深化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所以A、D都不对。根据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大环境,排除B,答案为C。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站在国际和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正确判断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出发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