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勘探石油,发现油田
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C.研究和预测地震
D.为成昆铁路选线等重要工程服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5号决议,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正式从九大行星中除名,而被列入“矮行星”。冥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算
C.法拉第学说的推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气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中国现代化工业产品或者工程与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有重大关联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抖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4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4分)
(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4)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创立了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或提出光电效应),推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4分)
(2)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2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分)
(3)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2分) 成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4分)
(4)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2)从材料中直接归纳概括爱因斯坦和邓小平的观点即可,由材料中可明显看出二人对科技评价的角度不同;(3)联系第(2)问中的观点可以找出他们各自的观察角度,至于原因可以联系二人发表观点的时代背景进行回答;(4)综合材料可以看出二人都强调了科学应该为人类造福。
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对科技对近代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比较,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本题即是此种题型的最好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