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3-15 19:41: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
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强烈冲击
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解。此题是组合类选择题,做类似的题目首先考虑排除法。材料没有说明人民和君主的关系,因此④不符合,排除④,所以答案为C;另外,李世民违反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违反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下列观点与本材料作者观点相似的是:
A.“克己复礼”
B.“穿衣吃饭,即是伦理”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6分)教育的发展变迁,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同时又受到时代的影响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安徽师范大学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8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6分)分析出现这些新特点的有利政治经济因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4分)分析这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表现:对有资质的贫寒子弟给予特殊照顾,不仅可让他们读书,还有相应的奖赏措施。(4分)
原因:程朱理学的影响;宗族的组织;徽商的热心资助。(每点2分,答出任两点得4分)
(2)特点:由政府主导;普及免费教育;立法强制执行。(每点2分,6分)
原因:①政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推动,代议民主制得到发展。
②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每件。
(4分,每点2分)
(3)主要特点: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照搬苏联模式或者全盘苏化等。(每点2分,共4分)
影响: 短期内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材,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但照搬苏联模式;造成高等教育体制僵化.(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教育法案”“免收学费”“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中可以考虑出 政府的力量推动教育发展的特点,原因可以考虑工业革命的推动。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可以概括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这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影响: 短期内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材,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但照搬苏联模式;造成高等教育体制僵化。
考点:中西方的教育·中西方的教育·中西方教育的对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