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3:33:13
1、判断题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制度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冲突?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都是表面现象,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此题易错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分)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对中美两国意义巨大,对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7月4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摘自《祝美国国庆日》(1944年7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的态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态度”形成的时代背景。(4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美两国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态度:肯定和感激。(2分)原因:中共主张变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4分)
(2)态度:敌视与恐惧。(2分)时代背景:美国实行“遏制”社会主义的政策;新中国建立,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抗美援朝。(任意2点,4分)
(3)从对抗走向缓和。(2分)对中国影响: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对美国影响:有利于改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2分)
本题解析:(1)态度:根据材料一中的“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和“民主的美国万岁!”可知对美国的态度是肯定和欣赏,根据“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可知态度是心存感激。原因:从材料一中的“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可知我们感激的原因是美国对我们的帮助,而对美国的肯定原因应该考虑美国的民主与我们革命要达到的目标有一致之处。
(2)态度:根据材料二中的“毛泽东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可以得出美国对“红色中国”的态度是敌视和恐惧。时代背景:应该考虑1950年这个时间,由这个时间出发,考虑世界局势和中国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3)变化:由材料三中的“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和“(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可以知道两国由对抗走向缓和。影响:应该从对中国和对美国两个角度来回答。对中国的影响,应该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形势来考虑,对美国的影响应该从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面临的态势去考虑,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国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圭、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5)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4分)
(6)结合本题材料和所学政治常识,分别说明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出发点和有利条件。(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
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张骞能西域(或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以(或造纸术西传大食)。
(6)出发点: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安全与稳定,加强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方面,中国与中西国家存在共同的利益。
有利条件:地理上相互毗邻,联系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安全上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是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召开,亚洲的48个国家或地区中有45个国家或地区派代表队参加了本届亚运会,这说明(?)
①亚洲局势总体上走向和平
②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亚洲国家的一致认可
③和平发展是当今亚洲乃至世界的主题
④体育赛事是政治活动的重要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B.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发表
D.马歇尔计划实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