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8-10-17 03:28: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曾经历过“小国寡民”时代,并且成为后世不断回味的政治素材。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有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要求选出与“小国寡民”有关的选项,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④ 两项,老子向往的是“小国寡民”的原始农村公社,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特点,②③两项,无论是孟子的主张还是罗马法建立的基础都强调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而不是四分五裂的“小邦小国”,故答案选C项。
考点:中西政治文明模式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就内容而言该题要求比较相同的内容,也就是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
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   )
A.孔子、董仲舒
B.韩非子、董仲舒
C.荀子、孟子
D.商鞅、孟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先秦法家奠定”、“ 汉朝儒生发展”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符合“先秦法家”和“汉朝儒生”两个特点的只有B项,进一步分析,可知,韩非子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正确;董仲舒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正确。其余ACD三项明显错误,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所以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蒙昧中的启蒙·智者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上》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荀子·王制》
材料二: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共同的纱幕(神学世界观)之下,处于睡眠和半睡眠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所处的时代和时代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事件是什么?(2分)此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黄宗羲、卢梭的思想主张。(10分)并分析两者主张的共同进步性。(2分)


参考答案:(1)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治民)。(2分)
孟子:民贵君轻。(2分)
荀子:君舟民水。(2分)
时代和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4分)。
(2)事件:文艺复兴运动。(2分)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2分)
(3)黄宗羲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4分)(或,提倡民主思想;反对君主专制)。
卢梭的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6分)
两者主张的共同进步性: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根据材料“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可以得出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意大利”“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三“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和材料四“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中概括黄宗羲、卢梭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主张的共同进步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