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3:20:03
1、选择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明清)”,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的继承儒学。A不对,错在“丧失”说法;B不对,错在“彻底否定”说法;C不对,这超越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范畴。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命题者在题干或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选项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彻底”、“一定”、“都”、“最”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武帝实行“举贤良对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A.缓和阶级矛盾
B.消除王国威胁
C.巩固封建统治
D.平定边境冲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采取了“举贤良对策”的措施,目的是解决当时西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问题,并没有具体到每一个方面,题中的四项内容具有包容关系,A、B、D三项都是当时巩固封建统治所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另一代表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他们主张
A.忠孝为本
B.勤俭节约
C.国富民贫
D.藏富于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孟子主张明君应该让百姓富足;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容易造成社会混乱甚至政权的覆灭。由此可见,儒家主张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书博会是和“书、学习”有关的,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合适书博会的,书博会得欢迎远方而来的朋友,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也是合适书博会的,而其他的两句名言是不适合书博会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名言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8分)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4分)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1)史实:①思想:儒学发展为理学;②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③文学:宋词流行、民间兴起散曲;④艺术:苏轼的行书、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画坛最大亮点。(4分)区别:欧洲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宋代只是古代农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和繁荣。(4分)含义:中国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仅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构建了近代资本社会理想蓝图。(4分)
(2)表现: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任答3点得3分。如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也可。)
本题解析:(1)首先分析第一小问,列举宋代的成就即可,思想上儒学发展为理学;科技上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文学上宋词流行、民间兴起散曲;艺术上苏轼的行书、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画坛最大亮点。从不同角度作答即可得分。
(2)本题实质上是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题干中近代中国人,用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由此可知是用西方的现代化来拯救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抵抗派,但是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大规模举措。首先是洋务派展开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接着是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希望能够救亡图存,然后维新办法失败后,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觉醒,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派提出使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最终成功,在中国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不久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种种倒行逆施的举措引发了国人极大的不满,这些使得激进派开始企图通过新文化运动来试国人的思想开始进步。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新中国。本题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产生;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灿烂的文学?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措施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