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3:20:03
1、选择题 下图是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下列与此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
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
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宋明理学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三教合一”中的“三教”;“合一”是指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内涵,但没有合三为一,AB 项说法错误;D 项观点与史实不符;图中的“三教”指的是佛教、道教、儒学,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是道家学派。B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思想。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鲜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下列各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
A.孟子苏格拉底
B.孟子普罗塔戈拉
C.墨子芝诺
D.韩非子塞内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及管件材料“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孟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本原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