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8年练习版)(二)

时间:2018-10-17 03:20: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是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下列与此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
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
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宋明理学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三教合一”中的“三教”;“合一”是指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内涵,但没有合三为一,AB 项说法错误;D 项观点与史实不符;图中的“三教”指的是佛教、道教、儒学,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是道家学派。B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思想。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鲜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下列各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
A.孟子苏格拉底
B.孟子普罗塔戈拉
C.墨子芝诺
D.韩非子塞内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及管件材料“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孟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本原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