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孙中山》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8-10-17 02:39: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合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符合当时世界之潮流的是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②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③传播民主自由思想?④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主要活动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领导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故①、②、③项正确;孙中山没有大力开拓世界市场,故④不正确。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这一知识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形式看,涉及多种题型;从考查的内容看,主要涉及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的演变、主要内容和实践结果等。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掌握孙中山是怎样实现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以及对孙中山的评价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到新民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孙中山在思想主张上的重要变化
①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②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
③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④民主主义涉及工农的普遍要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从根本上说反映了
A.阶级政党的建立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
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亚洲民解运动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应从内因角度找,故排除C、D项,A项不符史实。对照时间和限定词“新型”理解,之所以“新” 实际上是与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相比,指亚洲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一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二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和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一日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四?“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遗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怎样的困境,孙中山是如何革除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
(2)根据材料二,中国革命13年来,为何“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孙中山在此期间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其目的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三中孙中山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4)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哪些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
(1)清朝专制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发动辛亥革命。
(2)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捍卫民主共和。
(3)革命屡遭挫折,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和苏联的帮助。
(4)坚持不懈的民主革命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题解析:
第(1)问要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困境.革除“千年专制之毒”只有实行民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2)问从辛亥革命的结果分析原因,孙中山的斗争及其目的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要分析变化的原因注意从自身和外因多个角度阐述;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