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试题巩固(2018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8-10-17 02:20: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1930年为例,华纳公司当年赔本800万美元、福克斯公司300万美元、雷电华公司550万美元,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次越来越低,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
材料二 5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业出现危机,1956年,美国电影观众人次到达最低水平。
材料三 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美国的电影业日趋衰退,甚至有人认为进入了危机阶段,在60年代到70年代间曾流行一时的汽车电影院,到80年代后期已经有85%关闭了,而仅剩下的南部、西南部和加州地区的这类电影院,也只有在节假日或周末偶尔开放。进入90年代后,美国电影观众的人数比80年代下降了48%左右。
材料四 1992年,斯皮尔伯格动手创作了一部直接用高科技进行创作的巨片《侏罗纪公园》,他邀请这些工程技术界的朋友们,首先动手设计了一个可以用电脑控制的机器恐龙。这个机器恐龙可以在电脑的控制下进行全方位的运动,他还利用电脑图像合成技术,“拍摄”出一系列在电影摄影棚内根本无法拍摄的镜头,即后来被称为电脑实验室的镜头。
——以上材料出自鲍玉珩《当代好莱坞》
(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美国电影出现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美国电影业又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本知识,谈谈电影业方面是如何改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再一次指出美国电影业日趋衰退,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斯皮尔伯格创作的《侏罗纪公园》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批人员失业,市场萧条,电影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2)50年代电视的出现和普及;面对危机,美国电影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处理,扩大银幕如宽银幕,改进音响如立体音响、三维立体电影问世等。
(3)80年代进入高科技时代,电脑的普及、发展对电影形成冲击,电脑成为除电视以外重要的传媒娱乐方式。
(4)①说明电脑技术可以有无限的视觉形象创造力,为美国?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②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也开始变化,他们更注重视觉感官的欣赏和刺激,这就使得导演更加注重对当代高科技的学习和引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电影不是卓别林艺术杰作的是
[? ]
A、《城市之光》
B、《摩登时代》
C、《大独裁者》
D、《一个国家的诞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传播资讯
B、播报新闻
C、娱乐
D、艺术欣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英国人可以
①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②去德国欣赏贝多芬作品音乐会③通过电视观看第14届奥运会④去电影院观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③、④两项不可能出现在20年代。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其依据是
A.没有无产阶级领导 
B.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 
D.“排满兴汉”体现了大汉族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三民主义的形式相同,都是“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张,但内涵确有较大不同,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只强调推翻满清统治,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而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则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摆脱受殖民压迫的窘境,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是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差别。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