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8-10-17 02:15: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意: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彼此颉颃(意: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知是强调各机构彼此制衡以强化皇权,只有C符合。AB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
考点: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的要领在于把握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 时期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宣宗
D.明宪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期内阁制正式确立,因此选B.
考点:内阁制
点评:明太祖时期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选拨翰林院官员做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并且明成祖征求他们的意见,有意识地吸收他们参与讨论国家机密,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属官与衙署内阁制正式确立,。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户部(掌握税收财政)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A不对,西汉还没有六部的正式划分;B不对,唐朝时期户部隶属尚书省;C不对,北宋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符合题意,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后,将丞相权力分给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明初仍以中书省统六部,长官称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废中书省与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得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明代内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起初明太祖延续了元代政治设置了中书省后将其废除,A项说法错误,明成祖之后内阁正式形成且 权力不断扩大,但内阁始终是皇权的侍从,秘书机构而无决策权,内阁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产物,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内阁史实,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考点:明代的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明代内阁设立的背景和目的;②内阁的性质;③中西内阁制度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东方文明古国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共同特点是
①全国听命于国君
②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
③各地官员由中央政府或国君委派
④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