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2:07:56
1、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分)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4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2分)
2、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
3、判断题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到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B.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延顿认为:在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由于社会逐渐开放,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迁,社会动员扩大,人的自主意识觉醒,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值随着改革的进行日愈膨胀,而国家制度和整合机制的变革却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被调动起来的欲望和诉求,因而民众中产生了一种相对挫折感,并引发弥散性的不满情绪,导致社会失序。对此,加强中央权威的力量也就成为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该观念成为新权威主义的理论依据。
【注释】新权威主义是指主张改革之初就遇到种种问题在旧体制向近(现)代商品经济秩序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有近(现)代化导向的权威政治来协调整合社会秩序,并引导近(现)代化进程。作为学说,新权威主义被用以描述或解释处于现代化初期阶段国家的政治发展现象,而作为政治实践,新权威主义则是介于传统权威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体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权威主义”的相关观念。
(要求:,对该观念赞成、反对或另有观念均可,要求观念明确,史论结合)
5、判断题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 )。
A.20世纪50~70年代
B.20世纪40~50年代
C.20世纪20~4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