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1:10:51
1、判断题 十多年前,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清代是一个停滞的时代、没有外力就不能发生变化的时代”,现在这一观点转变为“清代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其发展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的成长。”对这种变化的正确认识是?
[? ]
A.前一观点错误,后一观点正确?
B.时代进步使史学研究更加合理和科学 ?
C.清代发展问题模糊不清难以界定?
D.史学研究的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2、判断题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3、判断题
有人说,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上述评价的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
[? ]
4、判断题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关系时,以下材料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是?
[? ]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5、判断题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摘自《孟子·离娄上》) ①,意思是他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②。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③。
问题:
(1)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____。属于史料的是____。属于历史评价的是____。
(2)在史学研究中,通常会接触到考古文物、官修史书、民间记载(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许多材料。你对上述各种材料的可信度及使用上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