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00:50:51
1、选择题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儒家学说
B.兵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 ]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
D.“为田开阡陌封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 ]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史记·商君列传》
?——《通典卷一·食货》
——《盐铁论·非鞅篇》
参考答案:(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
(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
(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身败名裂。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作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恩威)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