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4 06:30:05
1、判断题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
——摘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具体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及“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决定性因素(8分)。
材料二? 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于是中国银本位制度确定,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一)钞票发行权收归……。(二)废除银本位制,规定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纳粮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三)实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国重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几乎45%;工业品总产值为法币122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11%,资本主义生产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的58.6%,其中民族资本占88%。
——摘自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的主要原因(3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影响?(6分)
材料三?二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自《世界当代史》
(3)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分),简述其主要影响?(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法制与社会发展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具体表现: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商人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2分)
原因:封建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对峙,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加强立法。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需要加强立法来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理学和科举制(教育)的发展,为法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律令的发展完善为其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决定性因素: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封建经济体系内(小农经济的阻碍)。(2分)
(2)主要原因: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欧美各国为转移经济危机而放弃金本位,高价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本位无法实施。(3分)
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迅速膨胀。(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有化政策、社会保障政策)。(4分)
主要影响: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国纷纷减少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6分)
(4)认识:法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法制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力杠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成席卷之势,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债务状况日益恶化,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紧缩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增加税收已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良方,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阅读下列材料,读后回答: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参考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立法加强福利建设。
(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 ]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下列关于这一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
B.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美等国福利规模进一步扩大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时间1936年说明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材料中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信息说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故本题选择D项。A中罗斯福是国家干预经济体现,不符合“为私营企业”题意;罗斯福体现两种结合,故B项错误;C中“政治自由”与材料中“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