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4 06:12:49
1、选择题 下列对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兴办私学,故C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结合所学可知,ABD项符合孔子的思想,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是
①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②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④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儒家思想强调政府对思想的控制,以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并且新儒学就有“三纲五常”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各方面的“服从”,不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所以排除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B.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的行为
C.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设问可知为根本目的,在联想题干主要人物为伏尔泰,即欧洲的启蒙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主要是反对专制,提倡人权,倡导理性和自由;故排除ABC,答案为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C不对,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为顾炎武的主张;D不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朱熹的主张; B符合题意,表明反对盲从孔子,因此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
考点:李贽
点评:李贽的离经叛道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思想进步、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与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元时期的理学家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关于“做人”方面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三 西学东渐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思潮 | 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 主要原因 | 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
洋务 思潮 | ① |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
维新 思潮 | “托古改制” | ② |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新文化运动 | “打倒孔家店” | 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等。 | |
参考答案:
(1)孔子:施行德政;遵守礼制。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或主张选用专门人才从事政治)。(2分)背景:政治制度弊端日益显露,道德沦丧。(2分)
(2)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4分)
(3)态度:“中体西用”(2分);原因: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分)态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分)
(4)结论:加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人类历史的进步;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对待东西方文化要坚持 “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写一点给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主张,即孔子主张施行德政;遵守礼制。苏格拉底主张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或主张选用专门人才从事政治)。结合当时政治大背景,不难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不统一,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弊端日显;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日显,“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实际上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所以,苏格拉底主张应该让真正具备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人来管理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得出二者在对待人性方面是 截然相反的,前者主张压抑人性,“存天理,灭人欲”;后者主张尊重人性,解放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即,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前者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后者适应了反封建神学,反教会统治的需要。
(3)根据材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文化时,在不同时期,表现得不一样,这与当时的具体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原因”一项,相对较难,主要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从而导致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呈现自身局限性。
(4)此问属于开放性题,没有难度,综合以上材料,不难看出,材料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即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很显然,文化之间应该多交流,应该结合本国国情,批判吸收外来文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维新派思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