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4 06:08:20
1、判断题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丰题最有可能是
[? ]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由美苏两极世界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8分)
(1)美苏两极格局下,美国推行的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2)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瓦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4)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1)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点1分,共3分)
(2)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点1分,共2分)
(3)苏联解体。(1分)
(4)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新的矛盾与冲突相继爆发,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1点1分,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漫画所反映主题产生的影响之一是( )
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C.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世界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影响的理解能力。根据图示和所学史实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一方面使世界动荡不安;另一方面由于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材料。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请回答:
以上二材料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你的理由。由此归纳使用文字材料的大致步骤。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美国的较量?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
请回答:
图一反映历史现象的出现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苏对峙的战略优势在美国,图三反映历史现象的重要意义。(5分)
(3)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没有,不仅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问题,更主要的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1分)步骤:读懂文字材料,理解材料的主要含义;判断材料内容的价值,完善材料的内容。
(2)原因:美苏间对峙;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古巴导弹危机,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
意义: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3)特征:美国和苏联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为主要形式;冷战初期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逐渐解体。图一、三。理由:属于实物图片。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尤其是美苏争霸斗争展开,采用了多种形式命题,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失为一个好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