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北魏孝文帝改革》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六)

时间:2018-10-14 05:17: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 ]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3、判断题  三长制的历史作用在于
①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②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
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乃独谓澄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
——《魏书》卷十九中《任城王云传附澄传》
材料二?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不得摘抄原文)你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
(2)严格说迁都洛阳并非孝文帝改革本身的内容,然而人们一直把它当成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