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预测(2018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8-10-14 03:55: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致美苏两国长达半个多世纪对峙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利益的冲突
②文化传统的竞争
③军事力量的较量
④意识形态的对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本质分析理解能力。二战后,美国要建立全球霸权,必须控制资本主义发达地区西欧国家,战后欧洲的经济困难为美国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并借机控制欧洲创造了条件。可以这样说,战后初期美国的每一项政策都以建立它的全球霸权为基本出发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其中“春天”的含义是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春天”是指新时期,也就是改革开放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苏维埃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C.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国家农场和集体农庄都打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中国的农业合作社也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只有D项允许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启了中国伟大的改革进程,高考命题往往站在这一角度,要求学生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不同于内地之处在于
A.以扩大内需为目标
B.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D.国家投入大量资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