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8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8-10-13 07:20: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的“仁”含义是以“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的“仁政”的含义是统治者要爱惜民力,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所以不论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仁政”在本质上都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答案就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学说主要讨论人与人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几位同学对穿衣的看法,符合墨家思想的是                     0;     (   )
A.穿衣服应符合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B.穿衣要看你的身份地位
C.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D.按照上面的规定穿统一的制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两则名句都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这句话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都要有为公思想,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