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试题巩固(2018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8-10-13 07:01: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
D.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是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演变趋势排列正确的是A项。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有: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
(2)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诗句出自我国唐代诗人李绅所学的《悯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同情,唐代铁犁牛耕成为最基本的耕作模式,而精耕细作则是这种耕作方式下的一个重要特点,答案选D,A B C三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 ?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片标题,反映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的情景,①④在图片中无从体现,因此选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和各个阶段性测试题,图片型选择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不仅体现了新课程“左文右图”或“右文左图”的编排理念,同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避免了历史学习的枯燥性,适合学生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诗经·小雅·北山》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诗经·小雅·大田》中的记载反映了私田出现。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故选D。
考点: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