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8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8-10-13 06:32: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对历史概念(程朱理学)准确理解。本题考查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由材料可知,朱熹认为“饥而食渴而饮”是正当的欲望,并不反对。故D项错误。他又认为“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所以天理何人欲(私欲)的根本区别是是否符合“礼”,私欲B项错误。而A项是心学。故选C项,私欲就是超出“礼”的不正当的欲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       (    )
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顾炎武的思想主要特色却是经世致用,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与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相符合。他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强调经世致用。作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  
①孔子   ②孟子   ③王阳明   ④黄宗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观点,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都重视和发展了民本思想;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思想。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揭示了获得“道理”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万事万物,然后得出认识。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BCD是心学家的观点,强调内心的反省,因此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