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梭伦改革》考点特训(2018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8-10-13 06:19: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员……
?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 材料二
?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
(2)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一定程度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官吏通由国君任免。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用军功大小划分等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统一打下了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
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和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2)措施:经济上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可以分享政治权力   
[? ]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废除“六一汉”制度
D. 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梭伦的诗歌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材料三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梭伦改革的有关内容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奴隶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依据材料二的指导思想指出为什么梭伦改革还是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确立财产等级制;由公民大会产生或罢免官吏;鼓励工商业发展。
(2)出发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
(3)因为这种“侵犯”是一种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两方是指?
[? ]
A.地主、农民?
B.贵族、平民?
C.平民、奴隶?
D.奴隶主、奴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