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3 06:08:00
1、判断题 下列关于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国家处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两国都实行军事占领
B.彻底摧毁了两国原有的政治制度
C.盟军占领德日两国的目的相同
D.两国的法西斯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速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做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早曾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是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二战起源时说:“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文中的“恶人”是指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恶人”是指德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奇怪战争”的实质是英法(?)
A.为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
B.以守为攻的战略
C.讨好德国的表示
D.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3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3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4分)。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
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4分)。
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2分)
(2)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4分)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本题解析:第(1)问,从抗日战争阶段的特征等角度分析,并由材料反映出外援对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分析归纳。第(2)问,在第(1)问基础上,进一步考查驼峰航线的作用,从物资、士气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分析。第(3)问,考查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会议,答案源自于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第(4)问,与现实对接,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问,须了解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是从全球史观角度来考查抗日战争,理解抗击日本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
本题难度:一般